当前位置:首页 > 兼施

【高考地理】常见的四类沙丘,冻土、黑土、火山岩土不敢造次

沙丘的高考类型可以根据含沙气流结构、风力方向、地理的类冻土含沙量以及风力作用的沙丘方向和沙丘形态分布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类,常见的黑土火山沙丘类型有多种类型,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有四类最为常见。岩土

【高考地理】常见的四类沙丘,冻土、黑土、火山岩土不敢造次


一、高考不敢造次流动沙丘


1. 新月形沙丘:平面如新月,地理的类冻土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沙丘沙丘两侧有顺风向前延伸的黑土火山两个尖角,迎风坡较平缓,岩土坡度约5°~20°;背风坡较陡,高考坡度约28°~34°。地理的类冻土


单个新月形沙丘大多零星分布在沙漠的沙丘边缘地区,相互连接可形成新月形沙丘链、黑土火山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沙丘链等形态。岩土当横向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丛阻碍时,还可形成抛物线沙丘,其平面形状与新月形正好相反,继续发育会形成平行低矮的双生沙垄。


2. 纵向沙垄:沙丘形态的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的方向基本一致(一般小于30°),呈长条状展布,最长达数十千米,高约数十米,宽数百米。沙源丰富时可形成复合型纵向沙垄。


3. 金字塔沙丘:又称星状沙丘,是在多风向且各个方向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形成的。它由一个尖顶和三个或更多的沙坡面以及沙坡面之间的沙脊组成,沙丘高大如金字塔形,高50~100m,甚至更高,一般单独分布,也有成行排列。


4. 格状沙丘:由相互垂直的风相互作用形成,因风向较多使沙丘纵横交错,在腾格里沙漠较常见。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5. 蜂窝状沙丘:在多种方向风且风力比较均势的情形下形成,地表形态体现为中间低、四周以无一定方向的沙梗所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沙窝形态。


6. 沙波纹:沙地和沙丘表面呈波状起伏的微地貌,排列方向与风向垂直。


7. 沙堆:风沙流受障碍物阻挡,在背风面堆积形成的各种不规则沙体,高度1~5m或10m,是不稳定的堆积体。


此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沙丘类型复杂多样的地区,还可能存在穹状沙丘、鱼鳞状沙丘群、厚德载物塔型沙丘群、各种蜂窝状、羽毛状等其他形态的沙丘。

二、水岸沙丘


水岸沙丘又叫爬坡沙丘,是发育在各纬度沙源丰富、风况适宜和沙汇充足的海岸带的一种风沙地貌形态。


水岸沙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沙土露出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

2.物质来源:有充足的沙土供应,例如河流泥沙含量大,且该地水流速度慢,泥沙能够在河床沉积。

3.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使得泥沙裸露且干燥。


在热带——亚热带的华南海岸,受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发育了以海岸前丘、横向沙丘、新月形沙丘、抛物线沙丘、纵向沙垄、海岸沙席和爬坡沙丘等类型为主的沙丘;而在温带海岸,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沙丘形态以雏形前丘、横向前丘脊、草灌丛沙丘、抛物线沙丘、斜向沙脊、新月形沙丘、横向沙脊、纵向沙垄、海岸沙席和爬坡沙丘为主。


世界各地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差异较大。例如,澳大利亚西南海岸沙丘的形成与海岸线上升速率、波浪侵蚀速率与范围等有关;英国西北海岸的沙丘主要受海岸地形、海滨动力状态、风况特点、自然植被覆盖的范围与生长方式等条件控制;欧洲大陆海岸沙丘主要受沙源、风况、海岸形态及植被的影响,法国与西班牙等国的主要海岸沙丘则多与大江大河提供的丰富沙源相关联。

中国海岸沙丘类型多样,形态复杂,具有分布范围广泛但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同归于尽分布地形多样但集中于河口地区、类型与规模区域差异大等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岸沙丘多形成发育于一些有丰富沙源的河流入海口的旁侧,如河北滦河口以北的昌黎海岸、福建闽江入海口以南的长乐海岸就是中国海岸沙丘规模最大、形态最典型的沙丘分布地。


虽然水岸沙丘的形成与海岸环境密切相关,但它仍然属于风沙地貌的范畴,其形成和演化受到风力作用、沙源供应、地形条件、水文状况以及植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海岸沙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但也非常脆弱,受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需要重视对其的保护。

风影沙丘与灌丛沙丘


流动的沙物质被植物拦截,在植物周围产生沉积,形成一种金字塔状,床面形态为三角形,短边垂直于风向,背风坡延伸的沙丘形态,称为风影沙丘(图1A)。其首先被用来描述海岸环境下的沿岸低沙丘,定义为微沙丘,雏形沙丘与舌状沙丘。后来也被用来描述干旱地区沙漠、半干旱、半湿润沙地中沙丘初始发育阶段的沙丘形态,如灌丛沙丘(图1B)。

三、风影沙丘

风影沙丘是一种与障碍物有关的简单线形沙丘。在沙漠环境中,碎屑物质在风力的搬运下,砂粒以跳跃及滚动的方式爬上稍为倾斜的迎风坡面,然后在陡峭的滑动面坡沉积下来而形成。


其形成过程通常是:风沙流被地表植物阻挡,经过灌丛两侧绕流和顶部翻越后,气流能量削减,沙粒在植物背风侧堆积。风影沙丘的形状一般为垂直于风向的新月形沙丘或横向沙丘。

风影沙丘的形态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障碍物(如植物)的形态及其空间排列方式会影响风影沙丘的初始形态;灌丛的高度、宽度以及冠幅面积等会影响风影沙丘的规模,如灌丛高度和冠幅面积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风影沙丘宽度、长度增大。如丧考妣


此外,风影沙丘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植株的影响下,风力逐渐减小,沿风向沉积物粒径可能逐渐变粗。

不同地区的风影沙丘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成机制。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风沙活动与地表障碍物的相互作用,也对区域防风固沙、荒漠化防治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不论灌丛的高度及宽度如何变化,风影沙丘的长度均随剪切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风影沙丘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三个阶段,而各阶段形态控制因子因绕流过程、风况及沙源供给条件的变化而各不相同。区域地下水通过影响植被空间分布,而间接控制了风成沙丘的空间分布格局。

河道周围风成沙丘最初受河流、风沙作用共同控制,而在河道干涸后,风成过程起主导作用,随着风沙沉积和沙丘掩埋,最终演化为沙源;河床方向与主风向的夹角影响了干涸河道消失的时间。


沙漠南缘戈壁边缘不同走向沙丘共存源于沙源供应量空间差异,而区域风况、风水交互角度、风成系统及河流系统自身沉积物输送及沉积特点、水系深入沙漠程度及强度共同影响了区域沙源的空间分布,从而塑造了区域沙丘的空间分布格局。

四、灌丛沙丘

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丛周围堆积形成的沙丘类型。


形成灌丛沙丘的条件如下:

1. 丰富的沙源:一般在沙漠边缘、河流下游的河漫滩、干涸的古河床等地,有丰富的沙粒来源。

2. 风力作用:一定强度的风力搬运沙粒,为沙丘的形成提供动力条件。

3. 灌丛植被:如沙柳、梭梭等灌丛,为沙粒的堆积提供障碍物和附着点。


灌丛沙丘的形态特征因灌丛的种类、分布、大小以及风力强度、风向等因素而异。常见的灌丛沙丘形态有:以单个灌丛为中心,周围沙粒堆积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沙丘;多个灌丛连在一起,形成链状或条带状的沙丘等。


灌丛沙丘在防风固沙、丧心病狂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可以固定流沙,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2. 为一些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增加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在中国的西北干旱区、内蒙古等地的沙漠地区,灌丛沙丘广泛分布。对灌丛沙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沙漠地区的风沙运动规律、生态系统的演变以及沙漠化的防治等工作。

01

冻土

FROZEN SOIL

定义: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多年冻土层两部分


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

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


全世界多年冻土的分布

(越蓝表示越有可能存在多年冻土)

中国冻土分布


分为高纬度多年冻土高海拔多年冻土,前者分布在东北地区,后者分布在西部高山高原及东部一些较高山地(如大兴安岭南端的黄岗梁山地、长白山、五台山、太白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冻土的危害


多年冻土正融化塌陷到科雷马河中

(2019年6月4日,西伯利亚,

来源:华盛顿邮报)

1.基建施工常遇冻胀问题,地基不稳定,冻土热熔后容易发生沉降和塌方;

2.冻土消融,容易形成沼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3.冻土融沉,破坏路基,扭曲铁路轨道。


例题 1

(【高考专递】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新课标)专题复习)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气温一般低于地温,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分布区,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两部分。其中,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使冻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会危及铁路路基,为此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低架旱桥、热棒技术、抛石路基等措施。

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

左图是青藏铁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毛手毛脚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1)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6分)

(2)冻土活动层冬夏季的反复冻融,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请简述其过程。(6分)

(3)根据抛石路基的设计原理,判断其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6分)

(4)专家建议,部分东西走向的路段的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且南侧厚度要大于北侧,试分析其可能原因。(4分)

【答案】

(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白天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到达地面的热量较多,地面吸收后增温;但空气稀薄、云量较少,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加之高原地区多大风天气,大部分热量散失掉,气温较低。

(2)冬季的时候,冻土在冻结状态下,体积会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顶起;到了夏季,冻土消融,体积收缩,路基和钢轨随之会降下去;以上情况反复出现就会造成路基严重变形,铁轨出现严重弯曲、高低不平,影响列车行车安全。

(3)冬季。原因:冬季气温较低,冻土易冻结,抛石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起到类似于通风管储冷的作用,加快路基的散热,减小因路基升温对冻土冻结产生的影响。

(4)南侧为阳坡,增温较北侧快,增加片石护坡厚度可减缓外部温度的变化对冻土的影响,从而达到与北侧相近的温度,保持路基两侧降温的一致性。

【解析】

(1)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可结合海拔、热力环流的过程以及风力等方面回答。

(2)冻土对列车运行的戳脊梁骨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冬夏季冻土的变化回答。

(3)抛石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其原因可从低温对抛石路基的影响回答。

(4)南侧路基片石护坡厚度要大于北侧的原因可从气温变化引起冻土的变化回答。

02

黑土

PHAEOZEM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

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

一块在亚洲—中国的东北平原


东北黑土分布(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大东北肥沃的黑钙土松软肥沃

腐殖质层深厚

富含有机质利于作物生长


黑土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通常认为黑土是温带草原草甸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


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使得地上及地下有机物年积累量非常大;而到了秋末,霜期很早的到来,使得植物枯死保存在地表和地下,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使得残枝落叶等有机质来不及分解


等到来年夏季土壤温度升高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东北黑土地形成原因


这里是是重要的农业产品基地,但也都发生过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东北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

拓展资料

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的原因:

人为原因:由于大力的开发,自然植被基本被破坏,黑土缺乏稳定的覆盖物保护;

自然原因:东北地区冬天气温寒冷、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降水集中,黑土极易受到水蚀和风蚀,导致面积减少,表层土壤变薄。

治理措施:

①封山护林,退耕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②优化耕作方式,秸秆还田,提高肥力,同时能够防止因风力等因素形成的水土流失。

③改变种植结构,草田轮作,回复土地肥力,同时提供牧草。

例题 2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新陈代谢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4分)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5分)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分)

(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3分)

【答案】

(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1分);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1分);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分)。

(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2分);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2分);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1分)。

(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因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2分);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2分)

(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1分);改善水质(1分);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1分)。

【解析】

(1)该地夏季雨热同期,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有利于黑土的形成。

(2)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可以从草地破坏、风力侵蚀等方面回答。

(3)滴灌有利于保持黑土水分、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4)土填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可以从改善水质、保护土填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回答。

03

火山岩(土)

VOLCANIC SOIL


火山爆发遗留下来火山灰或火山岩土质的土壤蕴涵着丰富的氮、磷、钾、铜、铁、镁、钙、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所种植出的农作物富含大量对人体所需的有益营养成分。


肥沃的火山土壤

此外,由于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气孔状构造具有良好的蓄水性,这些地方地下水富集处,对植物生长十分有益,十分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中国•海口•火山岩荔枝



中国•海口•火山岩上种植铁皮石斛

火山土壤十分适合种植水果、花卉,多肉等,举世闻名有一定坡度的火山岩上还可以种植茶树和珍稀的中药材。

火山土壤的特点

1.火山土通常多孔,渗水性良好;

2.土质疏松,排水性好,不易结块;

3.矿物质含量较高,同时还具有镁、硒、铁、钾等多种元素;

4.火山灰沉积的土壤肥沃而深厚;

例题 3

(【全国省级联考】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阶段测试四地理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石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名贵中药,其性微寒、味甘,俗称“药黄金”。石斛喜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以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于80%为佳,对土肥要求不严格。石斛多生长在海拔480~1 700米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石斛的根是气生根,要在通风透气的基质中才能生存,种植石斛时可用苔藓包围其根部。

海口石山镇火山岩分布广,火山岩中富含硒、钠、镁、铝、硅、钙、铁等微量元素,使海口火山石斛拥有独特而珍贵的火山富硒品质。经科学检测,海口火山石斛中石斛碱(一种有机化合物)含量高,其有效成分高于国家药典标准,具有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等作用。下图示意石山镇石山火山分布位置。


(1)说明在火山岩上种植石斛的原因。(8分)

(2)分析在种植石斛时用苔藓包围其根部的益处。(6分)

(3)简述石山镇在火山岩上发展石斛种植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8分)

【答案】

(1)火山岩多孔,表面粗糙,有利于石斛稳固根基,提高抗风能力;火山岩热传导性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青山绿水合成与积累;火山岩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在火山岩上种植石斛,有利于提升石斛的品质。

(2)用苔藓包围石斛的根部,能够保证石斛根部具有很好的通风性;能够检测空气湿度,及时补充水分;能够保护石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促进当地多种经济的发展。
【解析】

(1)结合文字材料中石斛的生长习性,分析火山岩的特点及其对石斛生长的积极影响。例如,火山岩多孔利于石斛扎根生长,提高抗风能力;根据材料,火山岩含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利于提高石斛品质。

(2)根据材料“要在通风透气的基质中才能生存”可推知,用苔藓包围根部种植,有利于通风透气,还可以减少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流失。另外,苔藓生长对水分敏感,可用来检测空气湿度。

(3)石山镇在火山岩上发展石斛种植业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劳动力就业方面,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分享到:

豫ICP备2022003172号-1